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7月22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年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拉开序幕,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火把节,生动展现旅游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样板。
一大早,十里八乡的彝族乡亲们呼朋唤友,穿上最隆重的节日盛装,撑起极具特色的油布黄伞来到火把广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人群中绽放,一串串欢快的笑声在广场上回荡。布拖火把节,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间火把节,被誉为“眼睛的节日”。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朵洛荷、传统选美、斗鸡、爬杆等民俗竞技活动轮番上演,节日欢庆三天三夜。
这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时光悠悠流淌,淬炼传承,形成了如今绚丽的彝族服饰、华丽的彝族银饰、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等原生态古朴阿都风情。即使跨越千年,布拖文化仍然光彩夺目。其中,气势恢宏的“朵洛荷”表演向观众展现着独具民族特色的阿都风情文化,也展现着布拖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活动中,最亮眼吸睛的非银饰莫属。穿着华丽的阿都服装的俊男靓女穿梭在人群中,身上、头上的彝族银饰沙沙作响,奏出独特的银饰交响曲,大街小巷成为彝族服饰、银饰流动的风景线。
布拖县作为彝族银饰之乡,布拖人民对银饰的钟爱更深,银做的耳环、手镯、头饰、衣饰、领饰、胸牌装扮着每个彝族女性。每年的火把节给彝族银饰的展示、营销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人们成群结队,身着盛装,佩戴银饰,笑逐颜开,来参加节日盛典。这种习俗流传至今,成为彝族积淀厚重的文化形式之一。
如今,布拖阿都非遗银饰不仅成为传播阿都文化的纽带,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布拖买纯手工银饰,银饰已然成为布拖县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一道助推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