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阿坝州持续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富口袋+富脑袋”样板

时间:2024-08-05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年来,阿坝州坚持将两资项目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项目化实体化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坚持将“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生福祉改善、中华文化传承等工作始终,在发展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科学论证,打牢项目基础。阿坝州在两资项目安排上,始终结合自身优势特色,既盯住促进发展,也盯住促进民族团结,通过科学论证项目,统筹布局建立项目库,认真研究全州发展动态,结合州委政府工作部署,理清各地区发展方向和特色优势,每年更新建立两资项目库,推荐实施优质项目,将项目实施推进情况纳入分配因素选择项目实施地,对项目实施必要性、可行性、效益进行充分论证,编制精细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强化项目监管,发展潜能加快。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阿坝州发展“政策、资源、区位、环境”,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各民族团结交融的精品示范工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2023年,投入民开资金3068万元,实施生态文化旅游、特色水果种植等16个特色产业项目,有效促进2497户9817名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在阿坝县下四洼村连续四年共投入两项资金500万元,撬动其他资金500万元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综合体,盘活固定资产发展民宿2处。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67万元,户均增收0.7万元,人均年收益0.2万元。

  三是注重绩效管理,聚力提质增效。坚持“择重、择难、择急、择优”原则,把效益综合提升快、实施主体能力强、群众参与度高的项目优先确定推荐备案,重点把资金投向牧区及边远地区,切实为当地群众解决产业基础差、劳动技能弱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规划引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原则,将着力点放在引导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上,促进农牧民增收。理县杂谷脑镇官田村投入两项资金1000万元,撬动其他资金539万元,建成“休闲产业+乡村旅游+和美乡村”的新业态民族团结示范村,202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近1.8万元。红原县下哈拉玛村、若尔盖县苟绕村、黑水县羊茸村,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型,旅游总收入达82万元、129万元、617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1.3万元、3万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持续增强。

  四是聚焦工作主线,探索发展新路。切实把实施两资项目作为服务民族工作主线、服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载体。2021年以来,投入1750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项目25个,在1.5万余名师生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2022年,投入50万元,联合州地方志办公室开展“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地情研究,编撰出版《阿坝州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研究成果对阿坝州历史和现实中各民族同气连枝,多元文化互鉴互促,民族感互联互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补充和阐释。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4/8/5/a8fac16d7275422294a615d52b6768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