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一是发挥引领优势,增强民族团结共识。启动在崇少数民族群众摸排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将在崇少数民族群众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依托“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帮助解决各族群众就业落户、就医就学、民族成份更改等服务200余件。指导教育系统深化“蜀州少年”成长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手抄报创作,丰富民族舞蹈、民族歌曲等社团活动,推进“9+3”学校混班混宿,不断增强各族学生团结共识。
二是发挥社会优势,拓展民族交融深度。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互学互鉴”活动3次,指导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浩康医院”提档升级,打造协和社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位5处。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和四大班子联谊交友名单,提升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联谊交友质量。探索民族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北溪民族文化村,推动省彝族文化研创中心、彝族文化展览馆落户崇州,切实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时代故事。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助推民族地区发展。整合对口支援资金1000余万元,引导崇州籍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支援工作,推进“花语藏寨”等特色旅游项目30个,塑造“白湾海椒”等区域品牌2个。实施共享人才培训计划,加强崇马人才交流培养,完成马尔康党政干部等人才培训项目27个,728人次。举办“携手马尔康·相约在崇州”系列活动,邀请藏香制作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有效助力马尔康市农特产品销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