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初冬时节,冬阳暖照。走进锦屏县三江镇乌坡村油菜种植基地,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扑面而来,三三两两的村民利用晴好天气,正在为生长中的油菜施肥、除草。
乌坡村位于贵州省锦屏县城东面,距县城8公里,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岩湾村接壤,村级公路穿村而过,是锦屏通往靖州的重要通道。
虽隶属不同省份,但两地群众长期以来交往密切,和谐相处,亲如一家。
“乌坡气候适宜,有秋收之后种植油菜的传统,今年村里总共培育油菜苗21亩。”村委会主任吴高谋说,乌坡村种植业做得好,岩湾村擅长蛋鸡养殖产业,两村之间刚好产业互补。
近年来,乌坡村利用地理优势及优越交通条件,在山间连片小坝区及坡地上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展油菜、油茶、香橘等产业,岩湾村村民常来考察学习,乌坡村村民也经常前往岩湾村学习蛋鸡养殖技术。
“多年来,两村之间像异姓兄弟一样,互相帮衬,互相学习。”吴高谋感慨地说。
说起两村深度融合的历史,85岁高龄的吴高炳由衷地感到欣慰:“岩湾村与乌坡村是友好邻居,平日里,乌坡村村民去靖州那边赶乡场,岩湾村村民也来锦屏这边赶乡场,来往很密切。”
吴高炳说,虽是两省两地,但两村群众“语同音、人同心”早已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在两省交界处,一个横跨311省道的大牌坊映入眼帘,靠乌坡村这一面写着“黔楚门户”,背面写着“贵州锦屏”,迈过牌坊,便进入湖南省靖州自治县大堡子镇岩湾村。
从界碑沿公路走下来100米处,吴高谋停住脚步,高兴地打开路边抽水箱的龙头,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他双手掬一捧,一饮而尽,感慨道:“好甜的水!多亏了湖南好邻居,让咱们饮水用水无忧。”
2022年夏秋,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乌坡村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旱情,村民生活用水告急。
为解燃眉之急,乌坡村委会虽然向县里申请修建了蓄水池,但村里的水源仍不能满足村民供水需求。
而毗邻的岩湾村,却有着丰富的水源。
为此,乌坡村两委前往岩湾村对接,引用对方水源以解燃眉之急。岩湾村两委立即召开村民联席会议商讨此事,大家一致认为:两地人民血脉相连,决不能让亲邻缺水喝。
“湘黔群众共用一口井,水连水,根连根,人更亲。”吴高谋转述当时岩湾村村民说的话。
邻里一家亲,共饮一口井,两地相邻村民开创了共治共兴、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生活交往是两地联谊的基础,文化交融更是两地亲如手足的根本。
作为湘黔四十八寨成员的乌坡村与岩湾村,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两地群众一直致力于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传承民族文化。
千百年来,湘黔两地各族群众酷爱唱歌,有“歌养心、饭养身”之说。昔日,湖南同乐寨4位苗族小伙与贵州4位姑娘相遇相识,以歌传情,喜结连理的美好传说,如今依然是两地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每年农历“六月六”,乌坡村与岩湾村都会轮流联合举办“四十八寨赶歌场”。来自天柱县竹林、坌处,锦屏县三江、茅坪,以及靖州自治县大堡子、三秋等地的山歌爱好者汇聚一堂,以歌为媒,交流传承民族文化。如今,“四十八寨赶歌场”已成为湘黔边界各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远亲不如近邻。位于湘黔边界的乌坡村与岩湾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体现的虽是点滴事、日常情,却将“湘黔一家,守望相助”编织起了大爱,传递着浓浓的民族情谊,共同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幸福曲。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