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12月9日,贵州省民宗委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10个研究基地汇报了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5年工作打算,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1年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目标,省民宗委于2022年探索建设10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先后印发了加强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了研究基地建设现场会,研究制定基地评价指标。三年来,各研究基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探索,贵州民族大学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在人民日报、《民族研究》等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初步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编纂工作;省社科院承担了《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2023》《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1+8”示范试点报告2024》蓝皮书编撰工作;贵州师范大学通过《西南学术》、凯里学院通过《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推出研究成果;遵义师范学院在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设立研学实践基地;六盘水师范学院积极参与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在开展研究的同时打造了主题馆;省民族研究院承办了两届模范省学术研讨会等等,研究蔚然成风、工作各有特色、成绩可圈可点。2023年和2024年各研究基地已经完成和立项的课题共计200余个。
黄荣强调,研究基地建设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关键举措。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研究。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要坚持做到“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贵州来讲就是要立足贵州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历史事实,用贵州实践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规律。各研究基地要积极申报国家和省人文社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更多文章,出版一批专著,争取更多奖项。三是要进一步融入教学宣讲。各研究基地要把科研工作和教学宣讲有机结合起来,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宣讲课件、教学课件,面对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开展教学宣讲。四是要进一步突出研究基地特色。各研究基地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对照测评指标,科学定位研究方向、明确工作重点,在咨政育人方面作出贡献。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省民族研究院等10个研究基地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省民宗委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