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时间进入12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库区向1000公里之外的珠江下游粤港澳大湾区补充淡水,压制咸潮。从2004年至今,“压咸补淡”已开展20年,累计向珠江下游补水1170亿立方米。
黔西南州位于珠江流域西江上游,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46个民族,该州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党建引领,把稳民族团结进步“方向盘”
黔西南州始终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理论学习的“第一议题”。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高位推动。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治考核,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州专项工作考核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黔西南州出台《关于巩固和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培训必修课程。
2018年12月,黔西南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命名;202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模范个人2名。目前,全州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模范个人5名,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51个。
文化认同,奏响共有精神家园“和谐曲”
今年十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贞丰县举行,身着民族盛装的各族群众手拉着手跳起欢快的舞蹈;黔西南州2024年布依族刺绣技艺暨创新创业大赛上,布依族绣娘郑周念的“石榴红”绣品获得好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员演讲比赛在兴仁市如火如荼举行,吸引各族青少年踊跃参加……
黔西南州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和保护,弘扬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依托“三月三”“六月六”“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展示民族风采。歌舞《阿妹戚托》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抒情长诗《盘江魂》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黔西南州运动员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别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黔西南州委党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培训基地,在兴义市桔山广场、兴仁市东湖公园等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全州建成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义龙新区新市民第二小学、贞丰县民族中学、普安县西城区龙溪石砚小学被命名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各族青少年通过学习交流,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跨越发展,齐心描绘共同富裕“新画卷”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黔西南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制定《黔西南州菜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培育形成“兴兴安册望”菜心产业带。致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打造“贵州菜心”“贵州韭菜”等蔬菜品牌,黔西南州目前已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8个,建设“直采直供”基地12个,10个农产品纳入“金州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此外,培育打造“兴仁薏仁米”“贞丰顶坛花椒”“普安红茶”农产品品牌;春茶实现全国“第一采”,兴仁薏仁米种植面积及加工能力位居全国首位。
工业产业做大做强。义龙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初具规模,登高新材料48.88万吨电解铝达能满产,贞丰紫金1000吨/天金矿加压预氧化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具有西部特色的高比例新能源和储能示范区,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占全州电源总装机的52.3%。建设以新材料、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为主的惠州·黔西南共建州级工业产业园、仲恺·安龙共建工业产业园、大亚湾·晴隆共建工业产业园。
旅游业持续发力。充分用好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做强旅游文章。成功举办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等赛事活动。万峰林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布依族“八音坐唱”、苗族“板凳舞”、彝族“阿妹戚托”舞蹈等民族民间文艺魅力四射,有力推动农文体旅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融合发展。
互嵌共融,架设交往交流交融“连心桥”
“民族团结食堂的饭菜好吃又便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社区工作做得好,社区就是我们温暖的家!”从贞丰县鲁容乡纳腊村搬迁到县城珉城社区的陆德成开心地说。
民生“食”事无小事。贞丰县珉城社区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际,聚焦“一老一小”的生活琐事,因地制宜创办“民族团结食堂”,解决民生“食”事,受到各族群众广泛赞扬。
坚持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大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童心共绘同心圆”青少年研学交流、考察学习示范活动为抓手,不断拓宽各族青少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编制《黔西南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2-2026年)》,2022年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入选的唯一一个自治州;成功举办2024年中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来自全国11个省(区、市)26支队伍近500名青少年参加活动。黔西南州278所学校与广东惠州市258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促进各地青少年交流,把学校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制定《黔西南州高质量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施方案》,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重点,建设兴仁市真武山街道马家屯社区等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嵌式示范社区;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打造‘互嵌’新社区,建设幸福新家园”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民委《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典型案例》。同广东省惠州市签订《惠州·黔西南2024年东西部协作协议》,帮助解决41795名农村劳动力就业。“蜂王行动”“龙吟架子工”模式成为东西部协作促进社区新市民就业增收的劳务品牌。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进“民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等5个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提质增效建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在该州6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2个历史文化名镇、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全方位嵌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把兴义万峰林、安龙加油文化公园、贞丰古城、晴隆阿妹戚托小镇打造成“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试点。“万峰林马拉松赛”声名远扬,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赛事活动。2024年1至10月,黔西南州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9.3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1.16%。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