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修文县探索“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创新结合 文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时间:2024-12-2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贵阳市修文县近年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阳明文化与民族文化创新结合,用好这对“金字招牌”,扎实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绘民族团结幸福画卷。

  创建文旅矩阵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

  修文县以创建“阳明文化+教育基地”为抓手,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体系。在贵阳市民宗委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修文县建成贵阳市首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阳明文化园,开发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专题课程及文创产品,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专门的宣传计划,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阳明文化园运营过程中,修文县坚持以“阳明文化+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团结共识,注重挖掘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解说词、宣传栏、景观雕塑和各类文化活动进行展示。今年1月以来,阳明文化园累计开展专题解说1000余场,接待游客3万余人,接待旅游团体500余个,扎实推动文化交流传承。

  依托“爽爽贵阳 心学修文”城市品牌,修文县以阳明文化园为中心,规划“阳明文化+旅游线路”特色旅游线路,建设连接阳明文化园与大木村、岩鹰山村、石林村等民族村寨的精品旅游路线。通过串点成线,汇聚发展合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旅游玩矩阵”。

  创新发展模式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修文县大力推广“8+1+1+N”利益链接模式,助力产业振兴。通过村集体成立运营公司,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了特色民宿、经济实惠民宿、景区高端民宿等多种类型的旅居设施,重点扶持阳明洞街道幸福村、六屯镇独山村、六屯镇大木村三个省级特色村寨发展“避暑经济”。目前,该县各类旅居民宿已达255栋,旅居示范村民宿预订率达56%,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该县高度重视“和美村寨”建设,今年以来,整合各级资金1544万元,实施128个民生项目,投入248.3万元建设13个民族团结食堂,将其打造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文化的“大阵地”。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修文县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点支持市级非遗代表项目德昌祥“龙凤至宝丹”制作工艺等技艺的转化应用,推动大健康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同时结合“六个一批”专项行动,以新明蒙彩刺绣坊为龙头企业,带动该县苗绣产业发展,目前已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帮助群众实现月均增收2000元。

  创新文化融合走好民族团结“同心路”

  为促进文化交流,修文县结合农村“五治”与避暑旅居、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教育+旅游”的研学旅游新模式。以六屯镇大木村、陆丰村、谷堡镇索桥村等地为依托,打造特色研学基地,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已接待学生近10万人次,为村集体创收17万余元。

  依托2024年第九届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暨“爽爽贵阳·心学修文”“守仁杯”象围棋公开赛、首届“阳明杯”篮球邀请赛等赛事活动,修文县为各族群众搭建形式丰富的“三交”平台,同时开展“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营造“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赛事氛围,加快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推广“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庆品牌,举办“我们的节日”“网络中国节”等系列文化活动,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修文县正通过以研促收、以赛促进、以旅促融的多重举措,探索“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不断增强区域内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412/t20241219_863741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