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东兰:以文化浸润滋养民族团结之花

时间:2024-12-25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深秋的三弄瑶族乡,艳阳高照,和风拂面,中心小学广场上,乡庆庆祝大会文艺汇演正在精彩上演,《猴鼓激越》《瑶棍生花》《丰收鼓舞》《多彩民族服饰秀》等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充分展现了三弄瑶族乡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从“广西三月三”、“蚂拐节”、瑶族“祝著节”到铜鼓文化巡游、铜鼓山歌艺术节,从神秘的蚂拐舞,到大气震撼的铜鼓“交响乐”,再到宛转悠扬的壮族山歌……漫步东兰,多彩文化凝心聚气,连通着民族血脉深情。近年来,东兰县深刻把握和弘扬践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着力做活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章,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文化聚心,唱响民族团结之音。坚持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作为深化提升各民族文化感召力、吸引力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精心打造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全面交流。依托壮乡英雄文化园、韦拔群故居、列宁岩等红色教育基地,举办党员党性教育课堂,讲好革命先烈故事,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峥嵘岁月,积极打造有故事有特色有影响的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打卡地”。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民俗节庆活动,今年来,东兰举办“壮族三月三”等系列铜鼓会及蚂拐习俗、坡歌节、稻神节、瑶族祝著节等活动,充分展示民族优秀文化,吸引区内外20多万游客前来观看打卡,让各族群众在交流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成功举办第二十二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充分展示河池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魅力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场高水平、接地气的文化盛宴,推动各类文化交相辉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打响“世界铜鼓之乡”金字招牌。

  阵地有形,夯实民族团结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协商议事作用,升级打造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丰富活动场所里的民族团结元素。依托乡村两级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农村讲堂”,创新“瑶语课堂”“庭院课堂”等交流形式,让少数民族能人群众成为经验介绍的主角。不断完善基层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建成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2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7个农家书屋、1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文化活动阵地,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同时,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村屯增加修建“铜鼓议事亭”“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等设施,充分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协商议事需要,营造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和谐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弘扬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交融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加大“弄宁瑶寨”“巴畴民族风情村”等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村镇保护建设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在活化传承、丰富载体、整合多方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截至目前,东兰县获得认定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个,“壮族蚂拐节”和“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发文创产品,加大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投入700多万元扶持两家民族服饰企业,推出系列特色文创产品;邀请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研发民族文创产品,推出瑶韵三弄、东兰狼兵、山歌里的酒、东兰山泉等一系列具有东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元素的作品,推动东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让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重点发展民族手工编织、壮族米酒酿制等非遗产业,在坚持壮族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传习研学,推进铜鼓文化活化传承,大力组织开展非遗文化传承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活动,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94394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