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近年来,上思县思阳镇老乡家园社区以易地搬迁安置点为阵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搬迁后扶+民族团结”高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新路子,打造形成了党建引领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靓丽窗口,创新推出了“百事帮、百户访、百家和”群众工作法,助力老乡家园社区从“四乱”到“四安”完美蝶变,创造“新市民”的“新故乡”新生活,扎实推进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建设。思阳镇老乡家园社区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自治区三星级党组织、防城港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称号。
种好政治引领“红石榴” 共建“心安”新家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与发展,催生社区治理体系华丽“蝶变”。创建“老乡情·新居民”易安党建品牌,打造“老乡情党建广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等九个中心,建成“一站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确保搬迁群众办事有窗口、诉求有人听、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同时形成“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的组织链条及“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脱贫群众”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社区还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专题学习、讲专题党课,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各族搬迁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种好民生福祉“甜石榴” 打造“居安”新环境。老乡家园社区突出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与县委统战部以及县民宗局、县民政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加强党建联建共建,推行“党建+N”工作模式,完善多元参与机制,积极开展“红石榴社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持续擦亮服务型社区品牌。社区在不断摸索中,推行了“党建+网格+大数据”的社区治理模式,搭建“百家和”纠纷调解平台,促进居民+社区+专业队伍力量的融合提升,实现情(邻里文化)、 理(社区治理)、法(专业职能部门)的效应叠加,构建为民保平安的铜墙铁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阶段。
种好就业服务“金石榴” 搭建“业安”新平台。老乡家园社区充分发挥在促进安置点脱贫人口再就业的前沿阵地作用,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老唐送工”零工驿站平台,实现有劳动力户至少“一户一人”就业。社区用好用活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现场招聘会,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贴和县内稳岗就业补助全覆盖。并不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拓展就业空间,实现搬迁群众的就业保障。
种好宜居宜乐“彩石榴” 开启“身安”新生活。社区设立有“农事城办”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代跑服务,形成了“有呼必有所应”的党群互动模式。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社区建设“9个中心”,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完善周边学校、医院、三江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家门口就读”“家门口就医”“家门口娱乐”。今年以来,在“农事城办”服务窗口,社区“两委”干部每日轮值,累计为搬迁群众提供养老验证、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缴费、雨露计划申报、推荐务工岗位等“农事城办”服务40多项,办件2452件,实现“公共服务跟进城,群众办事不回村”。搭建“老乡家园瑶绣工作室”“乡愁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刺绣、日常民俗节庆等活动,让老乡留住“乡愁”。搭建“红石榴”平台,建成“一室、一场、一路、一园”红石榴宣传阵地,自编“老乡明天更美好”社区之歌,不断深化“红石榴”社区品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