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靖西市激活就业服务 助力各族群众互嵌交融

时间:2024-12-25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靖西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激活各族群众就业创业热情,有效推动各族群众深度互嵌、有机交融、共同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搭平台促就业,实现空间嵌入。相继建设育才、农贸、华西、财富广场等4个“零工驿站”,配备有休息座椅、免费饮用水、急救药箱等日常用品,配备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能力提升、政策咨询等功能,最大程度为各族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休息的温馨便利环境。在19个乡(镇)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20个标准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重点村街、边境一线建成5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点,将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实现“15分钟”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培育和用好317名村级就业网格员,通过网格员每月扫楼入户排查,精准收集劳动者信息、掌握就业需求第一手材料,借助“数字人社”平台,筹集就业岗位,精准匹配供需两端,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实现各民族在空间的嵌入。

  拓渠道促就业,实现经济嵌入。通过就业宣传和政策扶持,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积极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就业创业环境。通过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农民工返岗务工“点对点”免费乘车活动、“春风行动”暨粤桂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易安点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拓展就业途径,提供更多企业用工信息岗位,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今年以来,开展专场招聘和夜市招聘共94场,参与活动人员达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8200多人。通过“靖西公共就业”“靖西佰事通”微信公众号和“直播带岗”专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求职途径,搭建线上“就业桥”,实现送岗“零距离”,促进各族群众在经济上的互嵌交融。

  强服务解民忧,实现心理嵌入。以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规范制定零工市场管理运行制度和业务流程,督促企业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构建和谐合作、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从源头上加强零工市场用工管理。开展普法宣传、民族宗教政策知识宣传,加强劳动监察,畅通维权渠道,依法受理各民族劳动者的投诉举报,保障各民族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立足群众需求、发展需要,人社、农业农村、妇联等部门深入各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各族群众自主创收能力。今年以来,围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领域开展“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26期,培训人数1100多人。在易地安置点—康城社区建设儿童之家、“广西青空间”等场所,为在企业务工人员提供子女照看等服务,化解职工看护难问题。优化担保贷款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创业贷”,有效解决创业者资金难的问题,带动7300多人就业。以持续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做好牵线搭桥,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发展环境。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94266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