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近年来,桂林市政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和地区特色,深入拓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把山水秀美的桂林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舞台,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温度和力量。
充分发挥政协团结联谊优势,助力建设多民族互嵌和谐家园。一是画好最大“同心圆”,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围绕互嵌式社区建设提出“推动社区各民族在防范化解矛盾中互嵌”等10余条意见建议,积极推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助力象山区、临桂区建设“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和“石榴籽”法庭,开创“三交”工作“桂林模式”。二是凝聚最大“正能量”,主动为群众解忧纾困。今年6月,桂林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市政协组织机关干部和委员600余人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累计组织捐赠救灾款物45.45万元。组织号召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市仁济慈善基金会向民族地区开展助学活动和灾后重建捐赠,共计50万元。组织委员开展消费帮扶,购买农产品8000余斤。三是形成最大“公约数”,深化政协对外友好交往。加强与重点侨领及海外侨胞的友好交流,邀请东盟国家艺术家到桂林开展文化交流和采风创作,希腊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率代表团到桂林围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为推动桂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优势,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新交融。一是发挥委员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新交融。在全区率先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委员行动”,政协委员积极响应,筹资建设长达10公里的铜座河流石刻文化长廊,邀请张铁林、吴震寰等126位著名书法家赠送作品并镌刻,让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化石”“活”起来。二是发挥委员专业优势作用,深挖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深入挖掘甑皮岩、灵渠、桂林石刻等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依托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了“古运河·灵渠”智慧知识资源库。通过对甑皮岩遗址的研究,实证了一万多年前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三是发挥委员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助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精心组织开展政协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依托广西师范大学等24家单位打造“六大基地”,开展“百里漓江石榴红”等铸牢主题宣讲30多场。充分利用“桂林政协”微信公众号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影响力排名全国第18名,位列全区第一。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擦亮桂林旅游促“三交”金名片。一是建言资政,积极推动旅游促进“三交”工作。提出优化调整文博场馆展陈和解说词的提案建议,推动“桂林经典”品牌建设与旅游促“三交”建设深度融合。助力灵渠景区获评国家民委“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示范项目,桂花公社获评自治区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二是强化监督,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漓江生态保护专题视察调研,参与桂林旅游服务评价和从业人员监管,提出了以法治保障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建议,并形成专题报告,获得了自治区政协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三是群策群力,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注入新内涵。邀请红瑶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录制《桂在协商》栏目,共同探讨桂林文旅产业振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问题,提升旅游促“三交”工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围绕“打造桂林‘博物馆’之城”、“挖掘桂林遗址公园文化”开展协商,助力草坪回族乡建成广西首家回族乡村文化中心,助推龙胜大寨村打造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