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近年来,灵川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充分挖掘和利用节日文化资源,不断丰富“节假日+”载体,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聚团结奋进的民族力量。
一是“节假日+公益课堂”,促各族老少拧成一股绳。充分利用节假日,在村、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阳光周末”“快乐暑假”公益课堂,针对老年人开设插花、茶艺、书法、声乐、舞蹈等8门课程,针对未成年人开设国学、手工、中国舞、家风家教、作业辅导、劳技、趣味运动会等11门课程,并积极组织非遗团扇制作、“揽味寻圩日·阅读同成长”等研学主题活动,巧妙融合党的创新理论于课堂中,让各族老少在学习实践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带动各族群众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维护者。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公益课堂58场次,研学活动13次。
二是“节假日+贴心服务”,促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以节假日为“媒”,搭建“假日公益托管班”“就业之家”社区“志愿者驿站”、康养小屋,提供帮托管、帮就业、帮找房、帮就医、爱心理发等贴心服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送岗大篷车”活动、“医惠民生”活动、“我们的节日 弘扬华夏文明 魅力中国”青少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等,汇聚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幼儿园老师等力量,引进第三方社会公益组织服务,传递爱心、共建爱心,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贴心志愿服务93场,助力814人到重点企业就业,解决各族群众民生问题200多个,托管儿童1000余个。
三是“节假日+民族活动”,促各族同胞劲往一处使。以春节、“三月三”、“四月八”、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创新打造“渔开兆丰年”“金色海洋·杏福相约”等活动品牌,采取“支部发力+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在“同心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各民族喜闻乐见的“迎新春·送祝福”写春联、粽叶飘香迎端午、饺子宴、“民族杯”体育比赛、“民族团结一家亲”、居民才艺秀、邻里民族美食节等民族文化活动,组建民族文化队和同心文艺队76支,嵌入各民族符号、元素、故事到活动当中,吸引辖区各族居民、在外乡贤、返乡学子等各民族力量齐聚一堂,共享共乐民族文体盛事,将共同体意识融入居民、注入灵魂、嵌入心中。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活动40余场,助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跑出“加速度”,增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凝聚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