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艺术 > 正文
为缓解暑期家庭“看护难”问题,引导各族青少年度过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海南将“乡镇(街道)‘爱心托管站’”列入2025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由共青团、教育、民族事务、民政、妇联、公安、消防等10余个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主要面向乡镇(街道)6—12岁的青少年,优先照顾城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新就业群体子女等。截至目前,全省已建218个站点,覆盖6~12周岁儿童6.7万余人,其中单亲离异未成年、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5674人,“护苗”成效显著,各族群众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是以增进共同性为导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爱心托管站”整合校舍、便民服务站、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宫(活动中心)、闲置房产等现有资源,儋州、万宁等多个市县实现了县域乡镇站点全覆盖;同时向城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新就业群体子女等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群体较多的区域倾斜,优先布局人口密集村、溺亡高发区及交通隐患点周边。目前,服务点位设置在人口较多的村庄、中心村的爱心托管站共154个,占比78.6%。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表示,“爱心托管站”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是他们融入当地发展的“幸福密码”。
二是以多元化服务为抓手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爱心托管站”聚焦暑期青少年安全成长需求,以托管看护为主,同时提供课业辅导、法治宣传、安全自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教育、科学普及、手工实验、文体活动等多元化服务,各族青少年汇聚一堂共学共乐、美美与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等地通过“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学唱民族歌谣”“体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课程设置,让“爱心托管站”成为各族青少年传承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引导他们在触摸民族根脉中增强文化自信,在感知团结力量中凝聚同心共识。
三是以“公益+志愿”为特色引导社会文明实践新风。社会文明实践新风建设是提升城市软实力与群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爱心托管站”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助力、群众参与”的服务模式,积极发动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返乡大学生服务队、学校老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投身“爱心托管站”项目,共建共享服务资源,推动文明理念融入各族青少年校外生活,既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又形成全社会参与“护苗”的良好氛围,充分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省民委经济科技发展处 唐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