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时评 > 正文

泉州蟳埔簪花民俗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5-09-11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泉州蟳埔簪花今年“出圈”,蟳埔女话题抖音播放量达10.5亿次,“海丝·蟳埔”民俗文化节全网浏览量破3亿。泉州蟳埔簪花热不仅带动旅游发展,还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民俗文化体验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有独特的视觉标识和深厚的文化内质。蟳埔女服饰头饰、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成为民俗研究的活化石。2007年,“蟳埔女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蟳埔村拥有千年历史,至今保留有明代鹧鸪巡检司遗迹,古老闽越文化、唐宋·海丝文化遗存,蚵壳厝、顺济宫等古代建筑群,以及簪花围、妈祖巡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簪花热背后实质上蕴含着深邃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各地游客赴泉州簪花,着蟳埔女服饰,游览蟳埔古村落,共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旅游观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民心相通。蟳埔簪花独特的头饰搭配上浓浓渔村烟火气的服饰形成的蟳埔女造型,是渔女生活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当地流传至今的古老传统,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文化印记。“头上簪花围、身披大裾衫、下着宽腿裤、耳戴丁香坠”,闽南渔女形象里有迎着潮汐千帆竞渡的勇敢,有挑着刚起水的海货穿街走巷跑叫卖的勤劳,有“以花为冠、以蚝筑宅”的风貌,还有穿梭渔市忙碌营生的飒爽和自豪。在这人间烟火气里,各族人民群众旅游观光、体验簪花,深切感受闽南渔女们坚韧的生活品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三是蟳埔簪花“出圈”启发民族工作新路径。蟳埔簪花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底蕴,是文化铸魂、文化赋能的典范,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作用。头戴簪花的传统服饰特征,强化人们对闽南习俗文化的探奇心,增进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各族人民群众在参与民俗文化体验中有效提升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等文化特性的认知,并在活动过程中,增进各民族的彼此了解,促进各民族互嵌融合。同时,簪花热还给蟳埔村民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实惠,村民今年人均月收入增加了20%。


原文链接:http://mzzjt.fujian.gov.cn/xxgk/gzdt/dsdt/dsdt/202507/t20250704_696181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