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贵阳市乌当区以“旅居+”模式拓宽“三交”新路径

时间:2025-09-1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年来,乌当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凭借着秀美的山水、清凉的气候、优良的空气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托“绿”基因、“凉”资源、“氧”天赋,深耕避暑、康养、民族文化以及乡村慢生活等卖点,形成了乌当独具特色的“气候基底+特色资源+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旅居发展新模式,打响“旅居乌当”“康养乌当”品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动能。

  共居共享:从“避暑客”到“自家人”的情感升温

  “旅居+服务”,打好旅居“服务牌”。推出“先住后付”“你要啥我办啥”“走心又走胃”“茶话会”等服务,给旅居乌当增添温情;组织贵阳东站志愿者开展专项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为游客打造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切身感受到乌当这座城市的专业与热忱;在羊昌镇为解决旅居外出游玩难问题,开通乌当羊昌镇至黔灵山公园旅游定制公交,实现从“往返难”到“一路通”,拉近了与避暑旅居游客距离;羊昌镇还推出“村民卡”福利,为旅居一个月以上的游客发放“村民卡”,凭卡畅游花画小镇景区,享部分商家优惠,推动“民宿变小家”“游客变村民”。互嵌式的旅居生活促进了各民族在空间上互嵌共居、经济上共融共富、文化上交流交融,增进了各族群众间的互赏互鉴。截至目前,全区旅居民宿已增至600余家;2025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居游客7091人。

  节庆活动:从“围观者”到“参与者”的共舞共美

  “旅居+节庆”,打造文化节庆品牌。乌当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旅居+节庆”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实现月月有活动,为旅居增添趣味性。新堡“三月三”、偏坡“六月六”民族风情节活动,以情、味、传、美等方式,通过身穿民族服饰迎贵客、“拦门酒”敬贵客、唱山歌传情交客、跳民族舞会客、做美食待客的方式,让旅居游客从“围观者”到“参与者”,切身感受乌当“烟火气”和“人情味”,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文化体验:从“看风景”到“品文化”的深度互动

  “旅居+非遗”,焕发非遗文化新活力。立足特色民族文化,大力发展体验式文化与食宿相结合的农家乐、民宿产业。设置布依族服饰、土法造纸、蜡染、枫香染、花米饭、簸箕画、灰豆腐等非遗体验,让旅居游客沉浸式感受乌当文化的多元魅力,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乌当故事。让旅居游客游青山绿水间,品多彩文化,切身感受着来自大自然和传统文化间美美与共的文化认同。截至目前,乌当区有8个非遗旅游体验空间、9个非遗工坊;共获非遗代表性项目50项,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509/t20250911_886051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