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村内外各族群众相互通婚,民族生活习俗节庆相互影响,红白喜事相互帮忙,生活生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千户家庭形成了大融合的社会结构……与四川省叙永、合江两县毗邻的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各族群众交融互嵌、团结互助,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近年来,大同镇党委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红色大同”情怀夯实心理互嵌根基,深耕“人文大同”沃土促进文化互嵌共融,打造“康旅大同”名片推动空间互嵌拓展,筑牢“产业大同”根基加速经济互嵌升级,构建“幸福大同”家园强化社会互嵌治理,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大同镇的生动实践,是贵州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贵州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着力健全领导机制、贯彻主线机制、工作落实机制、干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省政府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调整完善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委员单位及其职责。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建立健全党委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政府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时俱进调整完善民族工作部门职能职责,持续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省人大常委会每年开展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执法检查,省政协定期开展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推动民族工作,全省上下共同推进民族工作的合力更加强大。
与此同时,贵州加强统筹谋划,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实,省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召开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省党代会报告、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
省委、省政府出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面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系列措施,制定《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关于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推进各项工作落地。
制度机制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明确的路径,更有利于从微观层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多样的实践渠道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