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故事 > 正文

南京市栖霞区:石榴花开成长路   云端课堂享悦读

时间:2022-05-07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小学“红石榴家园”,开展了以“石榴花开成长路,云端课堂享悦读”为主题的线上教学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生共读:诵经典故事,强民族意识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共产党员刘胡兰的故事……”小学生王子豪、陈依莫通过线上视频和大家分享了《欢乐的泼水节》和《刘胡兰》的故事。本次主题共学活动,共有10名学生录制了“你听我读”民族团结和红色故事系列微视频。优秀的民族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民族故事便是最直接的体现。通过“云朗诵”的形式,学生们轮流担任“小老师”讲述部分古今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团结事件、应知应会的民族知识和多民族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一堂堂生动的民族教育课增加了学生对民族知识的了解、宣扬了民族故事中的积极因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亲子共学:绘节气小报,扬传统文化

  “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小学生崔浩悦借助一首郑板桥的《谷雨》展开了对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的介绍,一张精心制作的手抄报不仅分享了具有代表性的谷雨节气诗词和节气知识,还手绘了谷雨时节的美丽景色。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少年轻人特别是久居城市的孩子对二十四节气比较陌生。学校要求家长和孩子采取共同制作二十四节气手抄报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前期课堂学习的理解,启发孩子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南京市丁家庄小学四年级八班的12名学生与家长通过制作节气小报,在线上语文课上“云分享”了春分、清明等节气的来源、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产生的民俗时令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传统遗产更是文化资产,蕴含着气候变化、四季流转等丰富信息,其对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被广为称赞,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厚积淀。亲子共绘节气手抄报,既能生动地诠释传统节气的丰富内涵,更能加深亲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

  师生共创:办主题班会,出精品课程

  “各位同学,新的学期我们将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可以有外出参观、民族服装秀、‘我爱中国字’书法比赛、‘最美中国画’比赛、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竞技等形式,大家喜欢哪种可以在留言板上写下序号哦!”近期,南京市丁家庄小学副校长黄娟在四年级八班的班级群内线上征集了意见建议,学生们兴致高昂,纷纷为自己喜欢的形式投票。今年,南京市丁家庄小学“红石榴家园”新增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江苏省首家小学汉字文化体验馆,结合学校“大美汉声”传统文化特色开办“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制定计划、确定主题,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课堂教学、教师研训相结合,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师生学民族知识、诵红色经典、传中华美德,通过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实践,打磨出一个个民族团结教育精品课。

  铸牢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是主阵地。一直以来,栖霞区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在民族知识方面的启蒙和传播,以及各类民族团结宣教活动的开展。2020年,经过精心打磨,位于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南京市丁家庄小学“红石榴家园”正式成立,牢牢把握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育人观,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落脚点,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活动促团结、以文化聚童心,成为了探索保障房片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的有力抓手。2021年底,南京市丁家庄小学被评为江苏省第二批“红石榴家园”。南京市丁家庄小学将充分发挥“红石榴家园”作用,立足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校园立德树人的底色。


原文链接:http://mzw.jiangsu.gov.cn/art/2022/5/5/art_39735_104390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