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故事 > 正文

回眸2024 繁花结硕果 阿拉善盟孪井生态移民示范区:同心协力,共筑民族团结之基

时间:2025-02-27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4年以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成效,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1

  一、强化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更加鲜明。

  强化学习意识,提升抓落实的能力。示范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等内容纳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教育和“三会一课”学习平台。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中当先锋、作表率。举办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一战线工作信息培训班,引导领导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提升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抓落实的氛围。印发《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关于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宣讲工作方案》,构建“1+3+7”宣讲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区双语干部和人才优势,以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宣讲相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机关、企业、学校、苏木镇(街道)、社区(嘎查)、宗教活动场所、网络等7个领域,与群众开展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深刻认识领会“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五观”“七个做模范”等理念。2024年共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38场次,受众人群1500余人。

  强化制度建设,形成抓落实的机制。示范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写入各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始终紧密围绕这条主线。聚焦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把主线具体深入地贯彻到完成“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各项工作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拓宽宣传矩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突出抓好“大宣教”格局。持续打造“一周两月”宣传品牌,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提升宣传层次、突出活动特色,使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同步推进,确保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发挥“融媒体+民族工作”优势,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学习强国、驼乡e站、抖音、内蒙古干部网络学院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草原学习轻骑兵、双语宣讲小分队等特色品牌精准“滴培”,录制一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公益广告、微电影等,唱响互联网平台民族团结主旋律,推动媒体与民族团结工作“相融互促”。

  突出抓好“非遗”文化特色教育。示范区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陶布秀尔弹唱培训班”“蒙古长调培训班”“马头琴培训班”融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扎实推进“非遗”文化引进课堂、融入生活,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积极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依托文艺协会、乌兰牧骑、嘎查、社区文艺团队和本土艺人,围绕四季节假日特点,以“四季村晚”为品牌,策划推出“遇见孪井滩醉美四季”系列活动,同时,深入开展惠民文艺演出,组织开展“百日消夏”“桃花诗会”“马兰花节”“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等基层文化活动100余场次,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发出“民族团结之声”。举办“富饶的阿拉善-2024”第二届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与非遗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将非遗融入群众生活,在各族群众内心深处不断育繁“团结花”、植厚“中华魂”。

  突出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电子屏、公众号、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义,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并面向少数民族务工经商群体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开展交融行动,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凝聚力。

  以实践载体为支撑,搭建青少年交往交流平台。开展“大手拉小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活动10余场次。组织青少年参加“小石榴籽手拉手——相约十四冬”2024年全区少先队小骨干冰雪冬令营活动。开展“红领巾爱祖国小石榴籽手拉手”暨宝贝出村关爱儿童研学活动,通过“研”与“学”的有效融合,让孩子们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有形”“有声”“有色”的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了蒙宁两地少年儿童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香港沙田崇真学校50名师生与阿拉善孪井滩学校开展“同舟畅游学海路 蓄志共铸中国梦”主题学习交流活动,让青少年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亲身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和新疆塔城托里县通过云端相聚的模式,举办“遇见托里 相聚云端”民族共建活动,扎实推动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以交流活动为引领,着力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举办马兰花节、花馍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职工技能大赛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促进从空间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进一步交融,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一站四点的服务工作。在社区设立“互助养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给13户独居空巢老人提供一处娱乐交流、学习互助的场所;在嘉镇中心地段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给老年人提供娱乐、健身、诊疗等多功能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在长青腾格里康养中心成立为老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老人提供每月6日、26日义务洗头、理发、测量血压、心理疏导等服务;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为少年儿童提供一处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场所,从小培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以文化创意为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腾格里沙漠旅游度假区集散中心开展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博诚杯”第三届腾格里大漠桃花诗会,以“歌、舞、画、诗、文”丰富宣传方式,以“专题培训、座谈交流、书画笔会、诗歌朗诵、文艺表演、善艺展、旅游推介”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开发《马到成功》《神游通湖》等一批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品旅游文艺项目,精心设计推出了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春赏花、夏研学、秋庆收、冬品文化四季等多项文旅活动,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也推动了示范区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旅游向集休闲度假、文艺展演、民俗体验、研学旅行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文旅新业态转变。

  四、坚持依法治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抓责任,强化目标任务落实。示范区有效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由示范区综合办公室牵头,党群工作部、社会事务局密切配合,做好政策法规前置审核,确保涉及民族工作的法规政策举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精神相符合,不出现偏差,经自查未发现错误情况。持续选优配强嘎查村(社区)“两委”班子,形成“党员牵头、干部联户、条块管理、网格落实”治理格局,推动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

  抓意识,着力提升防治能力。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登门纳谏、炕头会议、民情恳谈会面对面沟通,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梳理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构建社会稳定和谐局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