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故事 > 正文
时令已入冬,政策暖人心。12月2日,洛隆县“3·17”地震灾后重建民房项目竣工暨入住仪式在马利镇夏玉村圆满举行。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龚会才,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第五巡回督导组组长谢英,市领导李斌、贾新雨、解文光出席活动,与176户严重受灾群众共同见证新房竣工、搬迁入住的历史时刻。
洛隆县“3·17”地震灾后重建民房项目竣工暨入住仪式现场。记者 何瑞 摄
仪式现场。记者 梁湘楠 摄
走进怒江江畔的洛隆县马利镇夏玉村多加通二号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设计美观、整齐划一的二层楼房,屋顶上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似乎是在欢迎着即将入住的家人。
今年3月17日,洛隆县发生了4.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了高达7级烈度的破坏。地震使洛隆县灾区公房、民房、农牧业、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寺庙等不同程度受损,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125.08万元。
“地震发生后,我们的房子裂了,我非常害怕,政府把我们紧急安置在村委会院子里,为我们搭建了帐篷、发放了生活物资。8个多月过去了,我领到了新房子的钥匙,马上要入住了,心情十分激动,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来自洛隆县马利镇夏玉村的受灾群众罗布卓玛感激地说。
安置点全景。
洛隆县“3·17”地震灾后重建民房项目按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的原则,对176户1264人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原址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选址、优化布局,受到了广大受灾群众的一致好评。
仪式上,尼玛江村作为受灾群众代表上台领取钥匙,笑容始终洋溢在脸庞,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一家搬进了150平方米的新家。新房子更加明亮、温暖和舒适,出行也变得更加便利,党和政府的这些暖心举措,让我对生活更有盼头,对未来充满希望。”
灾难面前,党和政府就是人民最信赖的“主心骨”。为了做好灾后群众的救治安置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最快响应、最短时间、最大力量展开应急救援,及时转移安置紧急避险受灾群众,搭建临时集中安置点。同时,全面排查受灾群众身体状况,积极消除群众畏震恐慌心理,主动回应群众诉求,着力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据洛隆县马利镇党委书记贾刚强介绍,“3·17”地震发生后,马利镇迅速成立马利镇红色应急处突连队,全体党员深入灾情一线,开展救灾救援工作转移受灾群众、安抚群众情绪。同时在过渡安置期间,做好通水、通电、日常消杀等服务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日常生活保障,使受灾群众走出灾情阴霾,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
泽旺珠加一家在新家谈笑聊天。记者 梁湘楠 摄
8个月来,洛隆县始终把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检验。当年地震、当年启动重建、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当年搬迁入住,洛隆县兑现了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在新居里过年的庄严承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跑出了“洛隆速度”。
“目前,洛隆县‘3·17’地震灾后重建民房项目已经全部完工。”洛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洋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中,将加快附属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把水、电、路、讯、网及其他项目全部建设好,同时将积极引导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劳务收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