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近年来,灵川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五个家园”建设,通过“三项举措”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培育灵川镇九龙社区获得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3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一、强化宣传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一是强化理论基础。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通过党委书记带头上课、辖区各党组织书记跟进讲课、融入辖区各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方式,集中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认识。二是夯实群众基础。依托全镇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采取“文艺+理论”微宣讲、组建“红石榴”宣讲团、打造社区民族团结读书角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团结故事在基层“热起来”“活起来”。三是搭建活动平台。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迎新春·送祝福”写春联、粽叶飘香迎端午、饺子宴、“民族杯”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居民、注入灵魂、嵌入心中,汇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推动全镇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培育乡村文化,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础
一是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利用风貌改造、同心文化广场等项目,嵌入各民族符号、元素、故事打造民族团结宣传栏、民族团结巷、文化墙等75处。二是致力于乡村文化的培育。融入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建成15个老年活动中心,积极组建民族文化队和同心文艺队76支,激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民治村恒温秀珍菇产业、双潭村干米粉、冲泡型湿粉加工产业、木马村众联生态庄园休闲农业等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多样性。三是激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广西三月三”“重阳节”等传统节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和谐楼栋”“石榴籽家庭”评选活动等“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200余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坚持依法治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
一是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行“社区(村)干部+镇干部+县直干部+民警”包联楼栋、责任到人工作模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稳固。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创造互嵌融居的社会条件。整合社区“两委”、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四方资源,建立社区民主协商“四会议事”制度,建立“党建+网格化+民族团结+N”模式,实行多民族融合网格化管理,畅通各族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各族群众提供帮就业、帮就医等服务,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35期,带动就业115个,让各族群众安心更暖心。三是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搭建“智慧安防”平台,打造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调解员”连调工作机制,成立“石榴籽”调解团队和小区调解委员会,联合共建单位开展法律援助,解决各族群众矛盾纠纷。
下一步,灵川镇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五个家园“建设目标,把基层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固阵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