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那良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共绘团结发展蓝图

时间:2024-12-25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那良镇地处防城港市防城区西部,南连越南,素有“英雄故里、边陲重镇”的美称,2019年1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那良镇近有抗法英雄刘永福、那良抗日武装起义、大勉革命、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红色英雄史诗,现有黄永腾、廖远彬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楷模,引领着全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脚踏实地、担当奉献。2024年以来,那良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建“党建+”多元化模式,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党建+文化兴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那良镇积极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建设,弘扬大板瑶服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月三”、瑶族“阿宝节”、跳盘王等民俗技艺与传统节日活动,以滩散小学、高林瑶寨、九龙潭与野人谷景区、集镇安置点、那巴安置点等为阵地,依托抗法英雄刘永福故居、那良抗日武装起义纪念亭、大勉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打好“宣传牌”,尽心尽力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接连在CCTV、学习强国、广西日报、防城港日报等平台对我镇意识形态、产业文化进行宣传,今年以来共向各类宣传平台投稿及提供线索109次,相关宣传信息获央级媒体采用14篇,自治区级媒体采用11篇,市级媒体采用30篇以上,学习强国上稿那良相关视频3篇。同时,认真策划和部署,精心策划并举办了多场民族文化活动,如民族歌舞大赛、民族手工艺品展览、民族美食节等,谋划组建高林村瑶族文艺宣传队,学习民族舞蹈《欢乐大板瑶》《绣头巾》等文艺节目,作为宣传党的政策、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今年以来借助刘永福故居、国门大舞台、文化广场等阵地,共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9场,其中那良镇丰收节1场、文艺晚会2场,篮球赛、游园及参观活动共20场,“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8场,累计参与群众10000余人。

  “党建+产业强镇”,描绘共同富裕新蓝图。那良镇挖掘自然资源禀赋,推动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强镇,推动肉桂八角精深加工,扩大大红柑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发展那良镇农文旅“10+1”特色产业产品,加快打造那良镇区域公共产品品牌“那边良品”。抓好五大产业发展,巩固肉桂八角30万亩、大红柑2.4万亩、木薯4300亩、芋蒙1000亩、水稻3700亩的基本盘,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茂峰、心远、良农、恒雄、定聪等专业有效、实力过硬的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了心远沃柑、那良芋蒙、那良溪水鱼、生兴荣光绿茶、那巴山泉水、定聪小青柑等多个名片亮丽、前景光明的特色产业品牌,带动全镇2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和3500户15000多名群众(其中脱贫人口近3000人)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效能,吸引企业入驻,签约引进广西容合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落地范河村规划建设防城港市“百千万亿”新农业(设施农业)新能源光伏一体化农光互补项目,到位资金达3000万元;签约引进广西名州汇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尚佳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进驻那良集镇安置点发展落地加工产业,到位资金量达6100万元,为那良集镇安置点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以峒中口岸(里火通道)、边合区为依托,加强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边民互市贸易三轮车队等全产业链建设,构建乡村边民互市商品物流体系,借助口岸、互市点的建设,精准吸纳边贸企业。如防城港市坤祥工贸有限公司入驻后,积极发展水产品落地加工,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带动了300多名群众务工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有效增加边民就业机会,推进了边关兴、边民富。

  “党建+稳边固镇”,发挥先进楷模引领作用。那良镇积极融入“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建设,注重发挥法治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党建+乡村治理”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1799边境党旗红”提档升级为“满信边关党旗红”党建品牌,“满信”警民先锋队强化守边巡边作用,进一步推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共计打击涉偷渡案件16起,抓获嫌疑人33人,处理涉私案件22起;共排查出个人极端案件13起,累计排查并调处矛盾纠纷154件,其中成功调解147件,成功率高达95.45%。另一方面,持续发挥滩散小学“红领巾护界碑”爱国主义教育品牌作用,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永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廖远彬等先进个人为标杆,充分抓好以党建带团建、队建,落实“党建+民族团结”、“党建+爱国主义”等模式,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打响我镇界碑守边固边、爱国主义教育的金字招牌,为那良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书写了动人的篇章。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94269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