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焦点 > 正文
2024年,包头市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各项工作,大力建设“五个家园”,巩固发展各族人民人心凝聚、团结奋进、互嵌共融的良好局面。
用“文化套餐”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挖掘包头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工业文化汇聚融合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围绕把黄河景区打造成为弘扬黄河精神、展示黄河文化的知名景区,高标准打造“天下黄河第一村”、黄河“九省小院”等黄河文旅项目,成功举办两届黄河观凌周。充分挖掘用好包头各民族团结进步光荣历史,通过城市更新挖潜的方式改造市中心一处长期闲置房屋,高标准建设“石榴花开”主题园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及的有效载体,自国庆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深入挖掘老包头在“走西口”历史中的文化印记和时代精神,精心打造“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在做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的同时把走西口的文化展出来、讲出来、融起来,让传统文化之花芬芳满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打“产业套拳”建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固阳县实施乡村直饮水站建设、护村坝建设、产业发展等8个特色产业及公益设施项目,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打造固阳县黄芪“农业名片”,推动黄芪由“固阳试点”变成“全国受益”,建成占地面积1200亩的黄芪产业园,引进扬子江药业、君康等27家精深加工企业,开发出黄芪药品、食品、茶品等7个系列百余种单品;打造固阳县区域公用品牌“北纬41°固阳献”,培育莜面、荞面、胡麻油等“固阳八宝”,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规模化、系统化、品牌化发展。将“秦风魏韵”古韵悠长文化带、“红色印记”革命传承文化带、“固里同心”民族团结文化带、“产业引擎”乡村振兴文化带与籽籽同心“红石榴”系列文化活动相结合,围绕蒙恬筑长城、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等文化符号,创设自有版权的“红石榴·阳阳”系列IP形象品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推“互嵌融居”建守望相助和谐家园。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创新开展“干部牧民大结亲”活动,不断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77名机关及嘎查村干部主动与678户农牧民结对子、认亲戚。制定“干部牧民大结亲”活动实施方案,构建“1个苏木网格+32个嘎查村级网格+N名干部结亲包户”的“1+32+N”网格架构,建立“一张表”(入户记录表)“一张卡”(服务联系卡)“一封信”(致牧民的信)和“一手册”(结亲活动手册)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结亲”活动,确保实现一户一档案、一访一记录。自2022年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累计结亲入户5000余人次,心贴心做好群众工作,实现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启“美颜行动”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2024年12月6日,在包头市达茂旗正式发行了全国首张“草票”,选取达茂旗达尔汗苏木阿拉腾图格嘎查4位牧户2万余亩草场作为“草票”试点区。在推进草原保护与修复过程中,牧民可以通过参与草场流转、经营和交易等活动,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草原保护与修复的全民参与。从“一片草原”到“一张草票”,既是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制度创新,又实现了草原碳汇的“可度量、可交易、可变现”,拓宽了“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切实以生态“含绿量”提升了发展“含金量”。生态保护助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更直接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运行“草票”制度既能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生产条件,提高边境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力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又增强了边境地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出“治理招式”建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在达茂旗满都拉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抓治理、抓稳定。高效开展“线上”服务,利用微信群及时解答群众问题。全力保障“线下”服务,在北疆联合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设便民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式受理”。积极“流动”服务,由包片干部、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派出所民警等组成6支流动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流动服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北疆红色教育基地,精心打造北疆红色教育展厅、民俗体验中心、北疆民兵之家等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通过组织开展专场宣传文艺演出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夯实“草原儿女心向党”的思想根基,有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