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评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民族时评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黑龙江深耕边境沃土 谱写富民篇章绘就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画卷

时间:2025-09-28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黑龙江省虎林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作为重要抓手,推动旅游发展与兴边富民、民族团结深度融合,构建起“景区带村、产业联户、文化聚心”的协同发展模式,形成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强边疆的良性循环,扎实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一、以精品游线为纽带,织密交往网络,让民族团结在山水间扎根

  虎林市立足“江湖相拥、红绿交融”的地域特色,以“醉美331”国道为轴,串联红色记忆与生态风光,打造全长约180公里的主题旅游线,串联起2个抵边乡镇、7个抵边村,整合月牙湖湿地、虎头5A级景区、珍宝岛等5大景区24个景点,更将沿线民族村寨全部纳入规划版图,将民族风情体验与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让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成为旅游风景的一部分。高标准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市同创共绘虎林新画卷”为主线,打造“休憩 教育”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基地内,主题打卡墙、宣教展览区、人文故事角相映成趣,通过图文、影像、互动装置等多元形式,生动诠释“四个与共”的深刻内涵和“五个认同”的核心要义。

  二、以非遗传承为桥梁,拓宽交流维度,让精神共鸣在文脉里延续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更是促进交流的天然纽带。虎林市深挖边疆文化富矿,以非遗技艺为载体,搭建起各民族心灵相通的桥梁。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创新研发“石榴红了”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木工技艺与民族团结理念相融,打造出象征同心同向的同心扇;以各民族服饰为灵感,创作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木版画;征集青少年手绘作品制成钥匙扣、摆件等,让孩子们的纯真笔触传递手足相亲的暖意。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成为讲述虎林故事、阐释共同体理念的“流动窗口”,让游客在触摸手作温度中,加深对中华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认知。同时,策划“吉米虎遇上非遗”主题研学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非遗工坊,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学习绘制民族服饰、体验手工编织,在一针一线、一刀一刻中触摸文化脉络。活动特别融入“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体验环节,通过互动游戏和学习体验,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情感共鸣。如今,在虎林,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各族群众交流的“通用语言”,更是青少年心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活态传承。

  三、以产业融合为支撑,深化交融实效,让共同富裕在发展中彰显

  发展是促进交融的坚实基础,虎林市牢牢把握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的三重核心意义,将资金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在虎头镇,“红石榴”主题民宿成为产业融合的典范。“五个共同话虎林”宣传长廊,串联起知青小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彩绘壁画,通过老照片、口述史、实物展陈,生动讲述本地各族群众共同开发边疆、守护家园的奋斗故事,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具象化、可感知。与此同时,“餐饮 种植 养殖”体验式休闲农家乐遍地开花,渔家宴、民俗表演等既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边疆生活,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助力珍宝岛永乐村、虎头镇卫疆村、杨岗镇合民村三个抵边村寨村实现“经济上共富、情感上共鸣”的深度交融。

  从山水相连到心灵相通,从文化共鸣到发展共赢,虎林市以旅游为笔,在边境沃土上绘就了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未来,这座边疆小城将继续深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兴边富民的篇章越写越精彩。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509/118297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9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