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牢记嘱托,推动“贵州村马”文化“走红”又“长红”,与内蒙古自治区以“马文化”为纽带,通过赛事互动、文化交流、产业协作等方式,搭建起区域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桥梁。
以赛事为纽带,搭建交流平台。该州充分发挥“马文化”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交流合作的方式,举办丰富多样的赛事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文旅产业提速发展。7月11日至13日,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第二届蒙古马超级联赛,三都水族自治县举办“美丽乡村速度赛马联赛”,两地计划形成“上半年黔南‘村马’、下半年内蒙古‘马超’友谊赛”的联动模式。在“村马”文化品牌带动下,2025年“五一”期间,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接待人数超21.4万人次,增幅34.68%;旅游总收入突破2.16亿元,增幅44.45%。2025年至今共吸引游客230余万人次。
以文化为内核,提升文旅经济。该州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赛马活动,把传统民族服饰、非遗产品作为展示展销内容,助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在竞技场内搭建舞台,呈现一场又一场民族文化盛宴,让“马文化”互相交融,共同丰富中华文化的多元谱系。三都水族自治县将国家级非遗马尾绣与“马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出100余种文创产品,有效带动当地群众3.7万余人实现增收致富。马尾绣从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从节日盛装走向街头巷尾,成为“可带走的‘马文化’”代表。
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协同发展。该州用好节庆文化活动平台,采取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化优势互补、旅游产品共研等发展方式,做大“马文化”产业基础、做强“村马”文化品牌,助力区域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两地通过民族节庆及竞技赛事以及“马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路线的互相联动,助推两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马”为媒,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等多领域的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活力。7月10日,2025“康养黔南•万里同鞍”相约锡林郭勒文化交流之旅座谈会上,锡林郭勒盟与黔南州正式签订马产业和文体旅产业发展友好合作协议,双方以“马文化”为纽带,拉开跨区域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大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