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贵州省第九届“汲古黔谭”暨推进新时代民族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日前在贵阳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聚焦“推进新时代民族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充分挖掘民族古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史料。
这是贵州持续开展民族古籍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古籍工作的生动实践。古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十四五”规划》,系统实施民族古籍保护传承“五大工程”,推动我省民族古籍工作迈上新台阶。
实施抢救保护工程,积极守护文化根脉。以项目资助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收集整理、翻译研究、古籍修复、数字化及高校学术研究等项目累计117个。
实施世居民族传统音乐收集整理工程,填补口传古籍空白。抢救、收录了一批具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戏曲音乐,整理了涵盖贵州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史料,初步完成“世居民族传统音乐”数据库建设。
实施数字化建设工程,古籍数字化初见成效。建成“贵州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平台”数据库,完成全省六千余部26余万页古籍数字化扫描录入。
实施精品图书出版工程,“铸牢”书系成果丰硕。累计资助出版民族古籍类图书200余种,精心策划《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彝文珍稀善本集成》等系列精品图书。重点打造“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16部书稿被纳入“书系”出版。
实施创新转化“双百”工程,古籍文化精品荟萃。通过“汲古黔谭”学术研讨会评选汇编民族古籍优秀论文136篇。推出多彩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古籍文化品牌——《典阅贵州》系列微视频。“同向中华——贵州民族古籍工作40年”成就展,以五大单元多媒体展陈贵州民族古籍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实证了各民族千百年来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动历史。
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卿春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挖民族古籍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民族古籍工作新篇章。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民族时评网 mzu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